7月份接受了新工具的访谈。
西乔 @arthur369 :a freelancer
1. 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吧?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平时主要的工作是 UI 及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我创作三年的系列漫画《神秘的程序员们》。
最近半年在忙的项目是刚刚上线的纽约时报中文网。我是产品/设计顾问和项目经理,为它设计了website 、cms、workflow系统的产品、信息架构和mockup。并带领团队进行了CMS和工作流系统的全部开发。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当然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学英语考雅思。
2. 你做过的项目或者产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我几年前为一个开源的 twitter 的客户端所设计的 Logo。当然是免费的。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声名显赫的项目,也不是我设计得最好的作品。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背后所寓意的期望。一只代表 twitter 的小鸟,穿越并击破了黑暗的言论空间
3. 你平时做 Web 和 UI 设计时都用到哪些工具呢?
以前是用 PC 平台,这几年全部都换到了 MAC 平台。一台 MBP + 外接显示器。 软件主要是 PS、AI、Skitch、Keynote、Redmine。但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其实是铅笔和白纸。
4. 你是在家 SOHO 办公为主吗?可以让大家看看你的工作环境吗?
08 年买的 Macbook Pro, 外接显示器和键鼠。 Wacom Intuos 4 L。因为这一年一直在学英语,所以桌上有两座书山,全是雅思书。当然还有我的助手,一天到晚赖在键盘上的猫(两只中的一只)。
5. 你觉得做设计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做设计首先是要解决正确的问题,然后是真诚地找到一种优雅、实用和持久的方式去解决。创新、美感、效用这些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不能达成诉求,这些追求都没有意义,做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这过程中,设计师这个角色应该表现得更谦逊,让精细妥帖的细节无处不在,但用户却可能意识不到这是「设计」。
6. 可以分享一下你在创作系列漫画《神秘的程序员们》过程中用到的工具吗?你是怎样获取一个灵感,然后展开工作,你喜欢怎样的工作流程和状态?
前几期的绘制用的是 Creature House 的 Expression 3。我非常喜欢这款轻巧的矢量绘图软件,可惜 07 年被微软收购后就湮灭无声了。现在它已经老的不再支持 win7 和 mac,所以只好弃用。后来所有的漫画都是在 PS 里绘制完成。
做任何设计之前,我都需要经过很多的分析,包括目标、受众、情境,确定了一个方向以后,我再去寻找灵感。我觉得最初正确的理性的分析要比灵感重要,但如果缺少灵感和创新,你能做出只是正确的设计,而不是卓越的设计。
7. 你小时候没有学过画画,你觉得创作《神秘的程序员》最具挑战的是什么?
虽然我没有学过画画,但是表现手段上,我并没有觉得受到束缚。因为这是一部内容重于表现形式的漫画,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其中的技术文化和自嘲精神,它贴近生活,每一期都有人留言说我就经历过这样的故事。所以在画风的设定上,一开始就是很朴素的。(你看,那么多程序员都喜欢 google 以前的风格,喜欢 XKCD,这说明他们都很喜欢「原始」风格的设计。)
所以对于我而言,最具挑战的事情不是怎么画,而是画什么。《神秘的程序员们》每月一期,具体绘制的时间一般在 2~4 个小时,但确定题材、编写脚本可能得花上一两天。所以每个月临近截稿日的时候,我就会去压榨我身边所有从事技术的朋友,看看能不能弄出点灵感或者故事。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
其实从第一期开始,我就留下了联系方式征集大家的创意,但是收到的都是很冷很冷的笑话或者庸俗的段子,无法支撑起一期完整的8~12格的漫画创意。在今年,我采用了一种新的征稿形式。通过发起话题。每个月我提出一个技术有关的话题,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在征集反馈,比如今年 3 月,我在 Twitter、Google Plus 和 V2EX 上发帖询问:「作为一个程序员,你觉得最悲哀的时刻是什么?」在这个颇有共鸣的话题下,人们描述了很多个场景。我通过挑选,组合和再次加工,得到了一期很精彩脚本。同样是征集创意,协作门槛的降低和分发渠道的改变很大地影响了结果。
8. 你和 @virushuo 一同制作的 Imagebot 图片批量处理软件,大概花费了你多少时间?你喜欢每天固定专注去做设计,还是随时有了想法才开工?
UI和产品的设计大概是两周。icon 的设计制作是 30 多个小时,因为纯手绘的细节太多。 做设计的时候,状态来了,有时候会进入一个时间黑洞,十几个小时不离开计算机。但也有可能几个小时进入不了状态。
9. Designlol.net 的名字是你想的吗?怎么想到在 Design 后面加一个 lol ?能介绍一下这个设计分享站吗?
现在想一个互联网服务的名字,首先是去 whois 查还有什么域名幸存中吧。。。
Designlol 其实是一个国外设计 blog 的人肉过滤索引+短评分享站。10 年 10 月,我开始在推特上每天发 3 条设计推。基本都是我认为值得推荐的国外设计文章、资源、教程。然后每两周在我 blog 上配图汇总一次。但是第一时间有滞后性,第二基本未作分类。有很多朋友搜索起来的时候不方便。所以我决定做一个新站,把这些设计三推重新分类整理,标注 tag,并创建了多个实用的过滤器。比如按颜色,按样式,按 web 设计单元,按风格等。除了可以比较有时效性,也更有积累,也可以成为一个设计师们手边的工具箱。
不过很可惜这个项目运作了约 1 年,因为我要全心考雅思而停止更新了。不过我会恢复更新的。现在每天的流量非常稳定,工作日高,假期低,每天的访问量和当年保持更新的时候一样。可见它的内容还是非常实用和经典的。
11. 你最早接触设计是什么时候?那时你用的什么设备和应用?
99 年我第一次接触 Photoshop,当年的版本是 5,现在版本已经进化到 cs5 了,中间经历了 7 代。 当时用的计算机是 Pentium MMX,2.4G硬盘,128M 内存,14.5 寸球面显示器。最值钱的部分是上面的视频捕捉卡。
12. 你提到过你对物质的追求很低,你在工作生活时用到的工具设备会有要求吗?有什么挑选购买原则吗?
我物质追求低主要指不买名牌、奢侈品和一些往往只是追求附加效应的产品。但是对于生产工具,一定不会省钱的。如果一个设备或工具是革命性的,能够开创一些新的使用模式或情景,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尝鲜。但不会为了追求性能而频繁更新换代,性能上只要能够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就行。
13. 你用什么牌子的相机?
Canon的单反。因为太笨重,已经很久不用了。现在拍东西就用iPhone.
14. 你的手机是 iPhone 吗?常用的应用有哪些呢?
是。每天都会用的是 Mail、提醒、Evernote、Path, 还有一个用来统计学英语的有效时间的 PomodoroPro.
15. 最近有常用的一些网络服务或软件应用推荐吗?
GitHub(虽然不常用,但是非常喜欢)、GoogleReader、Visualize.Us、Kindle、Reeder、GoodReader、
16. 最近有读什么书吗?可以推荐两本吗?
除了雅思书,最近读的是《数据可视化之美》、贡布里希《艺术和错觉》。还有 iPad 上的 《The magic of Reality》: 这是一本为 iPad 精心定制的 eBook,开发者探索了交互式教科书的诸多边界,包括音频、视频、动画、交互实验,加上 Richard Dawkins 非常优雅的写法,让这本科普书变得非常精美和有趣。
17. 最后,你理想的工作空间和设备组合是什么样子?
Wacom Cintiq 24HD + Retina iMac (还没出)+ Retina Macbook Air (还没出)。
——————-分割线————————-
8月接受的中国三明治的读书系列访谈
三明治书架3:西乔:读书意味着什么?
1、平时爱看哪些类型的书籍?
A:设计和插画类的专业书,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心理学,漫画,还有一些人文类的和一些小说。
2、你的买书频率是:
A:每月2~3次。在中国书价真是太便宜了,现在需要克制买书的欲望,书架上没看的书太多给人压力很大。
3、阅读途径:按照使用频率的话:
A: iPad、Kindle、纸书。
4、哪位作家的哪本书对你影响昀深:
A:Donald Norman的《 Emotional Design》中文译版叫《情感化设计》。在设计理念的形成上这本书给我了相当大的影响。每次看到精彩的作品,我都能联想到该书中的理论。而且每一次重读这本书我都能有新的收获。
5、现在还常去书店吗?多久去一次,会在书店买书吗?
A:我有五六年没去过书店了。在现代的信息获取模式下,书店存在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文聚会的场所,去获得“邂逅”的乐趣。但我读人文类书很少,而专业类书经典数量不多且都有口碑,所以在书店里“淘宝”对我意义不大。买书的途径主要是看网上的评价或推荐,然后在amazon下单。如果缺货的话会去淘宝上看看。
6、每周的读书时间:
A:不加上看雅思书的话,每周10个多小时吧;加上的话就会超过40小时了。
7. 做一个好的设计师,要看的除了设计类,还要看哪一类的书籍?
A:我在豆瓣有两个书单,都是偏技能和实用类的。除了设计类和艺术理论类的,我推荐多读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的书。
《想做设计师?》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156868/
《绘画,艺术,观察》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503061/
8. 你说过你最喜欢做的事之一是去浦东新区图书馆,你在里面看哪些书?阅读效率如何?
A:浦东图书馆3~4层是借阅区,5层是专业书籍的阅览区,不让外借。我基本上都在五层带着,这有非常丰富的艺术类馆藏。大概20~30排书架。在图书馆里我主要看的是一些画册类,看起来比较快但是太贵的书。在非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图书馆的气氛还是非常好,安静人少。
9. 相比纸面阅读,你是否更接受电子阅读?你觉得纸质书会消亡么?
A:我更接受电子阅读,无论是便于检索、收藏、分类和携带这些方面。电子阅读也可以把个人的读书笔记更好地整理出来。但我也不认为短期内电子书会完全替代纸书,虽然未来总有一天会的。现在电子阅读的设备和体验都还没有做到非常好,还有诸多不便之处,比如做随手画画标注和笔记,在无明确关键字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翻阅查找。所以现在我还是都会购买一部分纸书,主要是比较厚需要经常进行翻阅的专业书。而对于休闲阅读类,比如小说或者漫画,现在电子书的优势已经大大超越纸书了。
10、读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A:获得各个方面的满足感:建立体系,积累,思考,灵感,放松。
11、本月推荐三本好书及推荐理由
《The magic of Reality》:
这本书我主要推荐它的iPad版本,Richard Dawkins和他的团队为iPad精心定制了eBook版本,他们探索了交互式教科书的诸多边界,包括音频、视频、动画、交互实验,配上数百张精美的插画,会把你带入非常优雅和美妙的阅读情景。你很难相信会像在读一篇童话或看一部壮观的电影那样在阅读一本科学读物。有iPad的读者我觉得很值得体验一下。读者群主要针对青少年,所以英文的难度也不高。
Richard Dawkins是大名鼎鼎的动物学家和科普书籍作家,外号叫“达尔文的斗犬”,著名的无神论斗士。成名作是《自私的基因》。经过上十年的畅销科普读物的写作,《The magic of Reality》体现了他非常优雅成熟的笔法。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颇有深意的问题: 比如我们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万物从什么时候怎样开始?谁是第一个人类?每一章都以神话故事来开篇,娓娓道来,把对宇宙和生命进化的讨论诗意化了。特别是在第二章,作者让你在想象中把你自己、你父亲、祖父、曾祖……一直到你340,000,000年前你的第185,000,000祖先(一只蝾螈) ……的照片摞起来,大概有220,000英尺长。在iPad,这一摞长长的照片被可视化出来,你可以抽出其中某些照⽚片,看看你的祖先的样⼦子(可能是灵长类,爬⾏行动物或者鱼)。这种视觉冲击会瞬间将你带⼊入壮观⽽而神奇的进化历史的长河。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这是一本在中国遭遇了悲惨命运的书,几乎被中文译名毁掉,发行商力图把它打造成畅销书的模样,再加上草草翻过的人认为它不过是在炒“长蓝平二”的冷饭。但实际上我觉得它是对互联网文化感兴趣的人而言,是非常值得一读。(最好去读原版)Clay Shirky 是非常资深的互联网观察者,他试图通过经济学、开源文化、社会学、传播学和组织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来反思和解释他所观察到的这数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新一代互联网社会化群体的力量、众包、共享与合作、开源运动、社会化工具、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出版业和传统协作模式收到的挑战等。理论多维,见解新颖,看完会让你有不少反思。
《社会性动物》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经典,研究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影响。极好地结合了专业性和趣味性。只有300多页,作为一本科学名著,读起来毫无生涩之感。有理论深度但绝不死板。它提供了相当多的有趣的社会案例和研究实证,涉及了该学科大部分经典领域。许多结论在传统心理学理论中很独到。作者是那种非常贴近生活并且善于思考的研究者。中文版的翻译也很不错。我看 amazon.cn上心理学类畅销top20位的书都惨不忍睹,基本都是些励志或成功学的伪心理学读物。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类的书,这本书会给你一个非常好的入口。社会心理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昀为相关,它会让你意识到许多之前未曾察觉的人性的局限性与矛盾:比如偏见,从众,认同,内化,自我认知,沟通。看完你可能会获得很大的冲击,重新认识的自己及他人的许多行为和态度。和《The magic of Reality》一样,这两本书出之其领域昀为著名的研究者之一,他们举重若轻,把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可以如此亲民的读物。
大师肯写、能写出一本高屋建瓴的启蒙小册子来,是功德无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