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程序员》杂志2010年第10期。
这个系列的漫画讲述程序员——这种神秘人类的囧事,故事多来源于我身边的程序员朋友,且以互联网开发背景为主。
如果你有什么可乐的关于程序员的故事、对话、代码,愿意通过漫画的形式分享,请给我发邮件。arthur369@gmail.com。
载于《程序员》杂志2010年第10期。
这个系列的漫画讲述程序员——这种神秘人类的囧事,故事多来源于我身边的程序员朋友,且以互联网开发背景为主。
如果你有什么可乐的关于程序员的故事、对话、代码,愿意通过漫画的形式分享,请给我发邮件。arthur369@gmail.com。
哈哈哈
很nb
[…] This post was mentioned on Twitter by Noexu, ptcoogle_flipboard. ptcoogle_flipboard said: 优化选择——Programmers(18): 载于《程序员》杂志2010年第10期。 这个系列的漫画讲述程序员——这种神秘人类的囧事,故事多来源于我身边的程序员朋友,且以互联网开发背景为… http://goo.gl/fb/elNpd […]
呵呵 很有道理
软件的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
那如果ssd也觉得慢了呢?
拿现在的硬件去跑十年前的软件,那觉对的爽。
学学数据结构,硬件速度的提高解决不了性能问题。
当然漫画这样表现问题不大,如果学计算机的人也这么想那只好回学校再回回锅了。
那话是温伯格说的。你去找他回炉吧。
这个太能反映问题了….
曾经很有道理。Moore’s Law不再成立后,并行化是程序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果这是温伯格说的,标示出来,这是一种文化,
或者是一种自嘲的小幽默,不然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这里没有说你的漫画不好,也没有说你的创意不好的意思。
虽然本人在网络里一贯胡说八道,但是在正式场合从来谨言慎行,因为你的作品是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所以我才说了这个问题。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半瓶水的人太多,很可能有人会把这个事当成真的,
虽然都知道这个结论但是能清晰解释这个问题,像社会上为生活奔波的程序员能够做到的并不多,这样做对程序从业人员的利益不利,毕竟大多数人是为了一口饭吃而不是科学家。
虽然本人并不是程序员。
还有roy_hu,这个事和摩尔定律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两门课的知识,都有讲到。
嗯哪,我下次会标出来的。谢谢你
Gordon 把自己水壶里的水喝掉一半了吧,然后达到了把这句话当成真理的境界。 这里是正式场合还是网络呢,在这个网页里是在hsbd还是jysx呢。为什么要以自己的标杆标示别人呢?有几个程序员会真的睡大觉等半年呢? 为什么Gordon 周围的大多数程序员朋友是为了混口饭吃呢?Gordon 自己上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么?
是否真的懂什么是摩尔定律呢?
数据结构真学好了,为什么不给点建议,用更好的数据结构把硬盘寻道再优化20%,赶快给微软建议,造福世界。
真的担心计算机硬件厂商快倒闭了。。因为Gordon能用更好的数据结构写出完美的程序,不需要更先进的硬件了, 全世界所有人都只需要386 就可以了。 硬盘空间不够没关系,有更好的压缩算法,1T的资料可以压缩到1Byte,再不够再压缩,比尔盖茨说640K对于所有人都够用了, 果然是真的。
呵呵 有点意思哦~
有点意思
well,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楼主的60ms是故意夸大的吧?一般也就是在10ms左右
后来的(小于1ms)是不是觉得很小了?实际上还要更小呢,比如某个典型值是最大0.01ms(和1ms差了两个数量级,示波器的触发不会说谎)
[…] 来源:http://blog.xiqiao.info/2010/10/20/829 […]
漫画中文字已经提到是文件读取速度,与硬件IO的性能无关吗?
Can I simply say what a aid to seek out someone who really knows what theyre speaking about on the internet. You definitely know how you can carry a problem to gentle and make it important. Extra people have to learn this and understand this side of the story. I cant imagine youre no more in style since you undoubtedly have the gift.
[…] 数据压缩 现在的序列化方法是都转成Base64格式,经验来看,转成Base64本身就会让数据量增加。本来数据量就不小,还加,压力更大了。于是增加了压缩和解压缩的逻辑。实际测试来看,压缩后的数据量大概是原来的14%,可以达到预期,似乎是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是 ,问题也是有的,虽然减轻了网络压力,但是增加了服务器/客户端的内存和CPU压力。这时候就是个平衡的问题了,相对于增加网络带宽,似乎换个性能更好的机器的成本更低吧。 到这里,想到了西乔的那个漫画:猛击这里 […]
Please be polite.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STRONG
, A
, BLOCKQUOTE
, CODE
有道理啊~~